1月17日下午16:40,一辆120救护车呼啸驶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急诊。原来,下午15:30左右,正在打乒乓球的陈老伯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和他一起运动的同伴立即呼叫救护车,并在等候救护车同时不间断给老人做心肺复舒。救护车到达后,救护人员立刻为老人进行电除颤,并接手心肺复苏。陈老伯心跳恢复后,立即被送至最近的医院。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正常,结合患者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考虑脑血管意外可能。遂紧急送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多学科联合会诊,为患者保驾护航
患者到达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神经内科医师查体后,发现患者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无力,急查CT,发现老人存在左侧顶枕叶底灌注表现,立即对他行溶栓治疗,陈老伯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之后,老人在神经内科进行了一个月抗感染、扩血管等治疗。
左侧顶枕叶底灌注:在脑部神经影像学检查中观察到的一种异常现象。顶枕叶是大脑的一个区域,底灌注则指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流减少。
由于之前陈老伯在心肺复苏后出现多发肋骨骨折,胸腔血性积液,考虑迟发性血气胸,胸外科会诊后协助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术,肋骨骨折胸带固定。
陈老伯住院后持续心动过速,心电图见心肌缺血表现,心肌损伤标记物也出现异常,且老人诉胸前区疼痛,心血管内科会诊后予以药物控制心室率,营养心肌等治疗,并叮嘱患者出血和感染控制后一定要立即排查心脏血管情况。
2月18日,陈老伯炎症指标降至正常,胸腔引流管拔除后转至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张亮教授指示,排除胸腔及头颅再发出血后,立即行冠脉造影术。2月21日,陈老伯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发现:他前降支近段、中段弥漫性病变,最重狭窄达70-99%,回旋支远段见90%狭窄。
心脏自身供血血管有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分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等血管。
左回旋支狭窄小于50%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左回旋支狭窄大于50%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等情况。
左回旋支狭窄90%属于重度狭窄。左回旋支狭窄90%时,单纯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差,患者需尽快通过冠脉搭桥术、支架植入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张亮教授分析病情后,针对前降支病变进行了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针对回旋支病变进行了药物球囊扩张术。术后,陈老伯未再出现胸前区疼痛,3月1日顺利出院。
回顾:
不得不感慨这真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从起跑开始,每一段都在冲刺!
发病后,老人运动同伴及时心肺复苏,120救护人员电除颤,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
院内多学科协同、环环相扣,针对危重症病人的专业诊治,将老人从死亡线拉回来。值得一提的是,陈老伯心脏的“定时炸弹”在张亮教授团队救治下成功拆除,不但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还避免了未来再次出现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让他从此可以正常生活。术后患者家属感激地说,张主任的专业技术让他们的心踏实了下来,精准的操作宛如一位大将军在指挥战场,英姿飒爽!
科普:黄金抢救时间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像陈老伯这样能做到日常锻炼、规律运动的人,一旦身体存在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体检时还是要积极排查有无冠心病,以避免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
同时,专家指出,人人都应积极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因为当身边人发生心脏骤停时,大脑血供会急剧减少,在4~6分钟之内便可使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随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4分钟是进行抢救的黄金时间。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技能便可给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文中的陈老伯正是如此。而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不能讳疾忌医,该治疗的不逃避,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心血管内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骨干科室,由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病区、CCU监护病房、心电生理室及心导管室等组成。科室配备数字减影平板心血管造影机(DSA)、心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血管内超声(IVUS)等高端心血管疾病诊疗设备。诊疗涵盖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以及急重及疑难疾病诊治,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介入诊疗(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植入成形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良好的诊疗环境、纯熟的诊疗技术、耐心细致与热情的诊疗服务能给病友提供满意高质量诊疗。
张亮,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抢救和心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包括复杂性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和少见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微创介入、瓣膜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虹口区重大项目、青年项目多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SCI及专著论文30余篇。参与并完成腔内血管机器人行冠脉介入动物试验,成功完成首例国产腔内血管机器人行冠脉分叉及多支病变支架植入,为国产机器人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